從進入身心靈這個領域開始
就不斷的有
「這是助人的工作,跟人家收費的話太商業化也太銅臭了..感覺怪怪的..」
「做善事應該是隨喜奉獻,明訂收費機制就不像是做助人的工作了...」
的聲音出現
甚至
每一班證照班的學員在結業之前
問的最多的問題也是:「老師,當初從免費個案轉變到收費的這個過程,你是怎麼調適自己心態的?」
尤其,是本身已經是諮商輔導專業人士,要轉換到自己經營個人事業的狀態下
更是被類似的問題困擾許久
這個問題
在這一梯次高雄班師父對收費的猶疑上
更是被凸顯了出來...
師父雖然是個出家眾
但是他並沒有隸屬哪一個寺廟,也沒有接受多少人的奉養
只有自己家裡的姊妹們一起相扶持。
最後一天,在提到經營工作室的經驗分享時,免不了提到了收費。
我的觀念,
「我是算鐘點費的,就像打工的學生,也像某些專業人士,而我的收費,也隨著幾年來經驗的累積而會有所調整
我不會因為我收鐘點費而有罪惡感,因為那一樣是勞務所得..」
而師父呢?
為什麼就要覺得明訂收費是唐突的?是難以啟齒的?
難道師父是吃花瓣喝露水,不需要人間一切世俗的用度嗎?
宗教界的師姐們很喜歡做手工藝或農事
不論是做蠟燭、發展出周邊商品販售還是其他,來充實已經頗具規模的帳戶
有些寺廟的師父們會種橘子或當季水果販售,來維持廟方的運作。
而這些舉動,都會讓信徒們感動,因為感覺上這是一個勤勉的、自給自足的營生
那沒有靠行而需要自食其力的出家師父呢?
在花了幾個小時專注的為你服務之後
為什麼不能像賣橘子賣蠟燭或賣環保筷一樣訂出價目表,然後收費?
出家師父的職業就是修行
讓自己在專注的宗教學問裡提昇自己的智慧,保持穩定的心
然後讓來相談、求教的信徒們有些不同於世俗價值的清明引導
這樣的意思,跟隨時充實自己好面對更多新品種病毒的醫生有何兩樣?
跟美容院裡面隨時注意著潮流,無時不刻都在學習的設計師們有何不同?
這些,不也都是努力的充實自己的專業技能
好給自己的顧客更好更周全的服務嗎?
那為什麼醫師可以理所當然的收費,設計師可以依照知名度高低收費,而自律甚嚴的師父們卻要擔心惹人非議?
賣橘子給信徒是眾人肯定的事
以宗教團體為品牌,開專門店賣所費不疵的用品也可以理所當然的經營且大方收費
而專注的花幾個小時讓信徒扭轉信念,其影響性難道比不上這些農產品或手工藝品?
猶記得剛學完靈氣要練習的時候
寇夏阿罵還再三叮嚀:「不要忘記,一定要跟個案收費,就算是一個銅板也好..」
以及最近醉心於SRT個案的員外同學恪遵的規定:
「沒有做滿52個個案,不能明訂收費,但是基於能量交換原則,一定要跟個案要一個銅板或一條糖果..」
也向我跟學生叮嚀的:
「還在實習,沒有收費的時候,你可以要求個案寫一篇建議或心得給你,當作你改進的回饋...」
任何事物,在付出的同時,彼此之間的能量便已經在流動
合理的報酬對雙方都是一個明確而清晰的指標
這不但是一個利己的行為
也會在無形中讓對方的能量更暢通、流動的更穩定...
在這樣的互利之下
為什麼要有罪惡感?
金錢也是一種能量
當你願意坦然以對的時候
他就會跟你有良好的互動,不管是進還是出
當你以他為恥,認為他是罪惡淵藪的時候
他就不會是一個好的存在
你是一個看見穿迦裟的出家眾諮詢師就覺得他不應該收談話費的人嗎?
還是法師們就應該是吃花瓣喝露水就夠了?
每一個俯仰在天地間的眾生都是需要物質的
不管那是吃的還是用的
而大部分的物質,都會需要貨幣去交換
所以,
當我們在為自己種橘子出來賣的師父們行敬佩之意的同時
也不要忘了
不是只有物質的耕作才可以獲得報酬
心力與能量的交流,更是難能可貴哪...
- Jun 29 Mon 2009 01:00
老蘇歲歲念--能量交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