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的佛經的義理,其實可以藉由一些容易閱讀,
淺顯小故事的闡釋而讓人印象深刻,玩味再三
這也是老蘇喜歡看故事不喜歡誦念佛經的原因
經文,不是要明白、聽懂為目的嗎?
既然可以瞭解他的奧意
那麼,是不是原文
就不是重點了吧...

看到一則佛典小故事
跟大家分享

--------------------------------

唐朝時代,有一位德山大師,精研律藏,而且通達諸經,
其中尤以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得意。
因為他俗姓周,所以有「周金剛」的美稱。

當時,禪宗在南方很盛行,德山大師就大不以為然地說:
「出家沙門,千劫學佛的威儀,萬劫學佛的細行,都不一定能學成佛道,南方這些禪宗的魔子魔孫,竟敢誑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一定要直搗他們的巢窟,滅掉這些孽種,來報答佛恩。」
於是德山大師挑著自己所寫的《青龍疏鈔》,
浩浩蕩蕩地出了四川,走向湖南的澧陽。

一日途中,突然覺得飢腸轆轆,
看到前面有一家茶店,店裡有位老婆婆正在賣燒餅,
德山大師就到店裡想買個餅充飢,
老婆婆見德山大師挑著那一大擔東西,便好奇的問說:
「這麼大的擔子,裡面是裝什麼東西?」
「是《青龍疏鈔》」
「《青龍疏鈔》是什麼?」
「是我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作的註解。」
德山大師對於自己的著作,現出很得意的神情。
「這麼說,大師對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很有研究?」
「可以這麼說!」
「那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您若能答得出來,我就供養您點心;若答不出來,對不起,請您趕快離開此地。」
德山大師心想:
「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我最擅長的,任妳一位老太婆,怎麼可能輕易就難倒我!」
隨即毫不在意地說:
「有什麼問題,妳儘管提出來好了!」
老婆婆奉上了餅,說道:
「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

德山大師經老婆婆這一問,
呆立半晌,竟然答不出一句話來。
心中又慚愧又懊惱,
只好挑起那一大擔的《青龍疏鈔》,悵悵然地離去。
德山大師受到此次的教訓後,再也不敢輕視禪門中修行人,
後來來到龍潭,至誠參謁龍潭祖師,
從此勇猛精進,最後大徹大悟。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不可得是指:不可停留。
好比坐車所經過的路況、風景很多,若想已經開過的路況,
則對現前的風景就不明(過去心不可得)。
同樣的,想到目的地幽雅的風景,
對目前的風景也不明(未來心不可得)。
在開車當下,路況、風景,一直在變,因為車一直過去,
所以也沒辦法停留某一點(現在心不可得)。
可知心要與車同步,才能清楚、不受影響,
因此過去、現在、未來不可得,心才能定,進而開發出智慧,
如此在生活中就要學習隨緣,
一切都好,心才不受干擾!
「當下把握念的清楚明白與自主的心,清淨的智慧便能顯現眼前。」
每一個成就的大事
都是從做好每個當下的細微處開始
好好認真的過我們每一個當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ho chang 的頭像
    echo chang

    回溯催眠與身心靈

    echo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